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校园信息化 >> 信息化建设 >> 正文

互联网技术与学习革命

发布者: [发表时间]:2017-05-20 [来源]:网络信息中心 [浏览次数]:

教育发展呼唤互联网技术的应用

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,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:

一是上好学校难、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且配置不均衡的矛盾日益突出,教育公平与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凸显;

二是教育利益相关者增加,不同的利益群体强烈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,体现出的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趋势,有的甚至相互矛盾和冲突;

三是教育与经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,内外部发展环境更加复杂,内涵发展任务十分繁重;

四是社会诚信体系尚不健全,违背教育规律以及教育腐败现象时有发生,教育政策和改革举措的出台往往会受到社会公信力的质疑;

五是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,学校办学主体地位不断增强,教育结构和治理体系需要优化,教育治理能力亟待提高。

有效化解上述矛盾,需要解决三个重大现实问题。一是不断拓展优质教育资源,提高教育质量,尤其是人才培养质量;二是合理配置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,促进教育公平,尤其是入学机会公平;三是逐步推进教育国际化,增加在国际上的话语权,提升中国教育国际地位。

互联网技术以及数字化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,为提高教学质量、拓展优质教育资源、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带来了重要机遇。

互联网技术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创造了新条件

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能够发挥互联网倡导的“共享与协作”精神,多元而便捷地获取教学资源;可以将分散在不同空间、不同时间的教学资源整合到一起,实现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,满足包括社会公众和在校学生在内的学习者的迫切需求。近年来的实践探索表明,互联网教学突破了学习者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,有利于学习者随时、随地、随意地进行个性化的线上学习;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学习者享受教育资源的准入条件,学习者可以轻而易举地在线学习网络课程,共享课程资源,从而为提高公民素养,加速构建学习型社会创造了新条件。

互联网技术为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新途径

基于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了“以效率促公平”的新途径,可以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优质网络课程的开发,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方式。首先,通过优先发展策略,如整合相关专家和名师力量、研发优质网络课程等,实现学习资源开发效益的最大化;其次,通过政策导向,如完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、加强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等,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。显然,通过互联网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方式,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目前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而且配置不均衡的状况,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,为包括在校学生在内的每个学习者提供更好的适合自己的教育,有效推进教育公平。同时,也为各级各类学校探索线上教学与线下教育相融合,创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,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。

互联网技术为推进教育国际化搭建了新平台

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,其基本特征是师生资源和教学资源的跨国、跨地区流动成为常态。“慕课”等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和协作组织的诞生和发展,加速了国际化课程、教材和课件的跨国流动与共享,也必然伴随着先进教学理念、现代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模式的跨国传播与融合。显然,这为我国学校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、引入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和现代教学方法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带来了难得机遇;另一方面,也为推进中国优质教学资源的国际拓展、增强中国教育的国际话语权、改善中国学校的社会形象提供了重要平台。

互联网教学对传统教育提出严峻挑战

然而,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的诞生和发展,也对传统的教育观念、学习过程、教师角色、教学方式和管理体制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。

变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

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正在颠覆着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。首先,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,确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观,践行“因材施教”的教育理念;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,突破“千校一面”的办学模式和“万人一面”的培养模式的桎梏,研究学生的差异性,尊重学生的选择权,鼓励学生兴趣特长的发展,探索学生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培养。其次,要摈弃以教师、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陈旧教学观,在教学活动中确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观,探索先进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,加强师生互动,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,不断改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。

颠覆传统的学习过程

互联网教学的发展对传统的学习过程提出了挑战。一般而言,学习过程包括知识传输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。对于学校教育而言,传统的知识传输大都在课堂上完成,通过教师课堂讲授等方式来实现;知识内化过程则一般在课后完成,通过学生复习、做习题、参加教学实验、社会实践和教师辅导答疑等方式来实现。而互联网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的结合,则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,将学习过程的两个阶段进行了“翻转”:知识的传输从课堂上迁移到课堂之外,通过学生课前个性化的线上学习来实现;而一部分知识内化的功能则从上课之后转移到课堂上,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、练习巩固、反思总结、自主纠错等方式来实现。显然,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,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,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改善。从这个角度而言,互联网教学带来了学习过程的“翻转”和学习方式的变革,这也就是所谓“翻转课堂”与“学习革命”的内涵。

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

互联网技术和知识数字化技术的发展,尤其是互联网教学的发展带来的学习革命,正在使知识传递的方式发生深刻的改变,从传统的单向传递转为多向互动。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已经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的范畴,这使得学校的知识权威和学术垄断地位遭到严重冲击,教育实际效能也受到社会的质疑和批评。对学校教育而言,互联网教学带来的最大冲击莫过于教师角色的转变,即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和课堂教学组织者,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学生的学习伙伴;而学生则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,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。因此,很多学者倡导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,通过教师引导、师生互动、生生合作来实现教学目标。显然,这种发展趋势必然会影响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。要完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,加强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校本培训工作,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。当前,尤其要注重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,调整优化教学评价标准,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指导学生规划学习生涯的能力,鼓励教师研发网上课程,参与线上教学,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改革;同时,教师培训的内容以及教学竞赛的内容也要相应进行调整更新。

冲击传统的教学方式

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的发展,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,尤其是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冲击,也为创新学习模式、改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带来了机遇。如何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,引导学生自主学习、合作学习、探究式学习;如何将线上教学和学校课堂教学相互结合,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,彰显教学水平和特色;如何调整优化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和评教方式,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,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、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;如何加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,为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融合创造条件等,都是需要校长和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的重要现实问题。

挑战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

互联网教学与学校教育的融合,必然对学校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体制机制带来冲击。要根据互联网教学的特点以及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,创新教学管理体制和学生事务管理机制,调整教学组织形式乃至教室布局;要研究互联网教学的发展趋势,完善学校内部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,调整教师考核标准和评价方式,健全学生学习效果跟踪和评价机制,强化评估结果反馈和改进工作的机制;要组织力量研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,将常态监控和动态监测有机结合,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体制机制保障。

必须强调指出,上述观点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理念层面,而是进入到了实践探索阶段;已经不仅仅是国外学校的实践探索,而是传播到了国内各级各类学校。比如,国内有的小学已经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室布局,由便于学生小组学习讨论的分组式教室布局所取代;有的初中尝试“翻转课堂”,先学后教,学校对教师提出“10+35”的要求,即课堂讲授时间不超过10分钟,其余3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、合作学习和做习题;有的高中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,构建选择性课程体系,实现了学生每人一张课表,进行个性化培养;有的大学正在探索将优质网络课程资源与线下教学相结合,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。

对于互联网教学这一新兴的教学模式,我们必须保持敏锐的跟踪能力,早做准备,积极探索,在充分发挥其优势和特点的同时,需要正视面临的问题及其局限性,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。当然,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,从这个意义上讲,课程教学不等于学校教育,互联网教学还不能完全取代学校教育。笔者认为,要倡导严谨求实的态度,避免炒作概念和片面夸大作用,与其忧虑将来有多少传统学校会面临消亡、有多少教师会面临失业,倒不如把主要精力放在优化网络教学环境、提高在线开放课程质量、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,以及线上线下教学相互融合上。互联网教学联盟和协作组织也要避免功利性倾向,在投入产出效益、技术模式互通和提高教学效率上多下功夫。

来源:光明日报